近期房产政策调整逐渐频繁,8 月 8 日北京楼市松绑,符合条件的家庭在五环外购买商品住房不限套数。这一政策引发广泛关注,而对于另一个城市上海来说,在限购松绑和房产税调整方面,老百姓的呼声尤为强烈。
房产税是上海老百姓心中的一个焦点问题。每次讨论上海楼市新政,评论区点赞量最高的往往是关于 “何时取消房产税” 的内容。上海的房产税试点始于 2011 年,至今已近十四个年头。其政策规定:本市居民家庭在 2011 年 1 月后新购且属于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,需要缴纳房产税;税率分为两档,新购房单价若不超过上年度新建住宅销售均价的两倍,则税率为 0.4%,若超过则需缴纳 0.6%;同时,对本市居民家庭给予人均 60 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,扣除免征面积之外,多出的面积需缴纳房产税。
十几年间,房价大幅上涨,但居民收入涨幅未能与之匹配,房产税逐渐从 “调节杠杆” 变成了 “生活负担”。更让民众不满的是,重庆今年 1 月已宣布 180 平米以内住房免征房产税,唯独上海仍在继续试点,且多年来未出台评估报告,这让老百姓难以接受。
民众对房产税反应强烈,核心原因在于 “不公平” 和 “不合时宜”。2011 年前购置多套房的人无需缴税,而之后换房的普通家庭却要每年承担税费。即便是出于改善住房条件的换房行为,也可能因政策而多交费用,这显然不符合民众的预期。
从市场层面看,房产税对二手房市场形成了制约。今年 5 月上海二手房成交 1.92 万套,看似数量不少,但许多房东因担心换房触发房产税而不愿出售房屋,导致市场房源流通受阻,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,市场活跃度降低。
新房市场也受其影响,今年 5 月均价同比上涨 5.9%,但成交前十的楼盘中有六个单价超 10 万,普通家庭难以承受。这一现象背后,房产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—— 开发商更倾向于建设大户型豪宅,因为高收入群体对税费不敏感,而适合刚需的中小户型则越来越少,使得市场结构趋于畸形。
再看限购松绑的必要性。上海的住房需求长期受到压抑。随着城市发展,嘉定新城、松江大学城、临港新片区等区域配套设施日益完善,交通也更加便利,但限购政策却让许多在这些区域工作的人无法在当地购房,只能选择租房或长时间通勤,这既不利于人才稳定,也阻碍了区域发展。
有人担忧取消限购会导致房价暴涨,这种担心缺乏依据。北京五环外松绑后,成交量上升但价格稳定。上海当前的问题是需求被过度抑制,今年上半年新房成交同比增长 23.7%,表明市场需求一直存在,只是需要一个释放的渠道。
我个人观点,上海应该尽快取消外环外限购,并且建议暂停过往这种房产税试点,现在不是要打压大家买房,而是要积极去库存。
先说说房产税,这试点都快十四年了,还在试点?这不是在开玩笑吗?当初试点的初衷是调节市场,可现在呢?它像一把钝刀子,一年年割在普通老百姓身上。重庆都已经及时调整了,上海凭什么还抱着老黄历不放?那些 2011 年前囤了好几套房的人一分钱税不用交,现在辛辛苦苦想换个大点房子的家庭却要被薅羊毛,这叫什么道理?而且,它把二手房市场搞得死气沉沉,房源流通不起来,刚需买不到合适的,改善换不了想要的,整个市场都被这不合理的政策拖慢了脚步,这样的试点不叫停,难道要等把市场彻底拖垮吗?
再看限购,北京都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,上海没理由再犹豫。现在上海外环外的发展日新月异,配套啥的都跟上来了,可限购政策还像个紧箍咒一样套着。凭什么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就不能在这里安家?凭什么他们要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在路上通勤?这不仅是在折腾老百姓,更是在阻碍这些区域的发展。有人说怕取消限购房价暴涨,这纯粹是杞人忧天。看看北京,放开后价格稳得很,上海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合理需求,放开限购只会让市场更健康、更活跃,而不是失控。
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政策就该有前瞻性和灵活性,不能总是被旧政策捆住手脚。老百姓想要的不过是能在自己奋斗的城市有个舒服的家,取消不合理的限购和房产税,就是在帮他们实现这个最基本的愿望。别再拖了,再拖下去,只会寒了老百姓的心,也让上海在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上落后更多。支持老百姓的呼声,尽快取消外环外限购和暂停房产税试点,这才是当下最该做的事。
配资11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